“我们这儿跟城头的小区一样,也有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了。”都江堰幸福家园活动板房安置点居民李建明满脸笑容地说。7月11日,笔者来到都江堰幸福家园,门卫标准地敬礼之后,自动化的车栏杆缓缓放行。放眼大门口,摆满鲜花的道路旁边“单行道”、“禁止鸣笛”、“左转弯、右转弯”等字样交通指引牌整齐地树立,小区总平面图赫然呈现各幢房屋和公共配套设施的方位,小区便民服务广告也被集中在商业信息栏目。“想不到这里还能享受到专业化的物业服务!”随行的同事满脸疑惑。
“感谢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推动在此进行的专业化物业服务试点哦。现在安置点终于像个家的样儿了!”安置点管委会主任杨忠明解开了我们的疑问。自幸福家园安置点启用后,管委会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,吸收安置点居民参与家园管理。共有50多名受灾群众,在居委会的统一领导下,参与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、维修,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、绿化和秩序的维护。由于缺乏物业服务的专业培训,这部分群众的物业服务技能相对不足,家园管理也不能满足安置点安全、方便、整洁、有序的生活环境的要求。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了解此情况后,在市房管局的指导下,立即开展安置点专业化物业服务试点,推行其他人受托管理物业的物业管理模式,即临时社区管委会领导、居民自助服务、市物管协会免费培训。